银行暴利现象不能视而不见
文章作者:大河报 发布时间:2012-02-06
一场关于银行暴利的讨论近日再度升级。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秘书长陈永杰近日公开表示:“银行和实体经济一个利厚一个利薄的问题,已经到了非常严峻的程度。我算了一下,银行的资本利润率已经不仅大幅高于工业,而且高于石油和烟草,我们都说烟草是最暴利的,石油勘探开采也很暴利,而现在银行业比这两个行业利润还要高。”民生银行行长在去年年底颇为“含蓄”地公开表示:“企业利润那么低,银行利润那么高,所以我们有时候利润太高了,自己都不好意思公布。”
利润高到自己都羞于启齿,这还真是个稀罕事。当然,使这位掌门人感到不好意思的,恐怕不只在于银行利润过高,还在于这钱来得太容易。数据显示,国内16家上市银行,去年前三个季度的净利差收入超过1.2万亿元,占营业总收入80%。由此不难看出,银行的营业收入中绝大部分来自于存贷款利差。毫无疑问,这钱赚得没有丝毫技术含量,只要拿到银行牌照开张大吉,自然可以迎来送往财源广进——存贷款利差由国家规定,国家给银行较高的存贷款利差,银行就可以赚更多的钱。
目前银行存款一年定期利率为3.5%,一年至三年贷款利率为6.65%,五年以后的贷款利率更是高达7.05%。可以看出,国内存贷款利差超过3%,而多数发达国家这一数字不到1%。1993年,我国商业银行的法定存贷款利差仅为1.08%,经过连续存贷款利率下调,法定存贷款利差不断上升,国有银行的收益因此而大幅增加。值得注意的是,作为银行资金的提供者,普通储户不仅未能因银行迅速暴富而受益,相反却成为其中的牺牲品——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1年CPI总水平比上年上涨5.4%,相比3.5%的存款利率,在银行存钱的储户实际上是亏本的。
更为重要的是,国内所有商业银行,都执行相同的存款基准利率,如果你没有好的投资渠道,手中的钱只能存到银行里,而存钱几乎同时意味着贬值。至于引起人无限遐想的外资银行,更是远水解不了近渴——几大国有银行占据70%~80%的市场份额,在一些中小城市比例则更高,如果你不想体会事到临头满街找营业网点的痛苦,它们才是你唯一可行的选择。享受负利率的同时,银行收费项目7年时间增加了10倍,《商业银行服务价格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中列出的收费项目已多达3000种。双重盘剥之下,公众的不满情绪自是不难理解。
相比之下,急需贷款解危救困的中小企业,日子也好过不到哪里去。高额存贷款利差的存在,使得商业银行普遍存在较强的贷款冲动,实际操作中,他们更加青睐自己眼中的“优质客户”,而无暇顾及那些最需要资金援助的民营小企业。包括去年发生的温州民企倒闭潮在内,多数民企发展的最大障碍在于资金瓶颈,在银行贷款“求之不得”的前提下,为了自救,不少民企纷纷另辟蹊径筹措资金,甚至不惜逾越法律另辟蹊径,从而埋下危险的种子。
银行暴富的形象看起来无限风光,实则隐藏着很多风险,而且这些风险也正在逐渐展现——纵观近年发生的银行系统大案,多与信贷部门岗位密切相关,其不仅已成为行业高危代名词,更是直接造成大量的资产流失。任由这样的事件不断发生,难免危及整体金融秩序运行。除此之外,“负利率”和“贷款难”的同时存在,使得普通民众和一些民营小企业,近乎本能地企图绕过银行寻找更加便捷的渠道,而这无疑具有更大的不确定性和危险性。
无论怎样,当银行掌门人都因暴利自嘲“不好意思”的时候,这样的市场很难说得上公平。即使各大银行掌门人读不懂温总理所说的“穷人经济学”,仅出于自身健康发展的角度来考虑,这种饱受诟病且危机四伏的暴富方式,能维持多久委实是个问题——恰如卡耐基所说,在巨富中死去是一种耻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