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区门票应经得起成本监督
文章作者:大河报 发布时间:2018-08-15
根据国家发改委部署,今年9月底前,一批重点国有景区门票价格将降低。各地区不得避重就轻,流于形式;不得明降暗升,提高景区内交通运输等其他游览服务价格,变相增加游客负担。目前,贵州、云南、湖北、湖南等省份陆续公布了景区门票降价时间表和降价方案。其中,湖南岳阳楼景区门票政府指导价格已经降为70元/人次;从8月20日起,广西桂林象山景区门票价格从现行的70元/人次降为60元/人次。
景区门票“逢节必涨”饱受诟病,不仅市井坊间多有议论,国家层面也对此颇为关注。2014年8月21日,国务院公布《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要求各地各机构规范景区门票价格,坚决制止各类变相涨价行为。今年3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我国将推进降低重点国有景区门票价格等工作。从“坚决制止各类变相涨价”,到“推进降低重点国有景区门票价格”,其中的变化显而易见——如果说以前只是叫停乱涨价的话,在此基础上,今后的工作重点是要让门票降下来。这也正是国家发改委作出整体部署的背景所在。
6月29日,国家发改委官网发布《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完善国有景区门票价格形成机制,降低重点国有景区门票价格的指导意见》,从七个方面提出了完善国有景区门票价格形成机制的具体措施。其中明确了两阶段目标:2018年,在推进完善国有景区门票价格形成机制同时,降低重点国有景区门票价格任务取得明显成效;到2020年,以景区合理运营成本为基础,科学、规范、透明的国有景区门票价格形成机制基本健全。不难预料的是,此次降价只是一个开始,随着新政的逐步实施,景区门票降价的广度和深度还会进一步扩大。
《人民日报》曾披露,大部分国家景区的门票价格占人均月收入的比例在1%左右,而国内明显高于这一比例。究其原因,地方财政对门票收入的过度依赖,是景区门票不断上涨的一大“推手”。“免费西湖”虽备受推崇,但却始终是一个难以复制的孤例。其中奥妙在于,相比起激活文化娱乐、餐饮服务等配套设施,拉长旅游经济链条来说,坐地圈钱的门票经济实在太过简单。实际上,在国家发改委的“指导意见”中,最值得关注的不是景区门票降价多少,而是景区门票的成本构成——按照“指导意见”要求,实行政府定价管理的景区,门票定价成本必须严格限定在景区游览区域范围内维持景区正常运营所需的合理支出。
国有景区属于不折不扣的公共资源,以此为前提,公开景区门票构成就成为一种必须。景区门票之所以饱受诟病,一方面是因为无休止涨价令人生厌,另一方面则是因为谜一样的门票构成令人起疑——因为看不到景区门票的基本构成,不少人近乎本能地怀疑,景区是否将本应用作资源维护的资金挪作他用?想要平息市井坊间的质疑,不仅政府部门应加强价格审查和成本监督,也不妨摊开景区账本让大家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