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威鼎律师事务所欢迎您!
一言九鼎 鼎信天下设为首页
电话:0371-87520315 87520581
邮箱:weidinglawyer.163.com
官网:www.weidinglawyer.com
地址:郑州市郑东新区王鼎国贸大厦3号楼7层
文章作者:大河报 发布时间:2018-12-11
郑州一名初二学生的家长最近正在纠结:要不要和其他家长一起,加入到进班陪读的行列?原来,这学期期中考试后,孩子所在班级的多名家长意识到孩子成绩上的差距,为进一步提高孩子的成绩,倡议家长们轮流进班,督促孩子们专心听讲,改善课堂秩序。对此,部分家长热情高涨,已有多人进班体验。
尽管看到了太多“中国式家长”的陪读,家长到学校课堂上陪读,还是令人倍感新奇。家长群里,不时有陪读家长发布照片、分享心得,其他家长则赞不绝口,甚至因为没时间陪读而心生愧疚。有家长倡议“大家排个班,长期坚持”,这种建议立刻引起众多家长的支持:“非常赞同!孩子毕竟是我们的,不是老师的。”“为了我们的孩子,一起加油!”
这些家长的良苦用心不难理解,但他们显然搞错了一个基本概念——孩子,真的是“我们的”吗?很长时间以来,人们习惯于将孩子的“归属权”分为两部分,在家归家长,在学校归老师。伴随着这种“归属权”的,是教育责任的划分。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意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于是,“宣示主权”的口号与行动越来越多。家长进入校园宣誓教育主权,这无疑是一种越俎代庖的行为,但学校显然是持肯定甚至欢迎态度的,家长能够顺利进校陪读就是证明。但是,当家长与学校探讨孩子教育权的时候,孩子自身的“主权”却被忽略了。
实际上,孩子既不是“我们的”,也不是老师的,而是他们自己的。将孩子看成是“我们的”,不少家长因此习惯替孩子包办一切,其内在逻辑是,既然孩子是“我们的”,孩子的一切事顺理成章都是“我们的”。于是,一些家长事无巨细代管孩子的方方面面。在这样的背景中,学校教育实际成了孩子躲避包办式家庭教育的避风港——因为离开了父母,孩子必须学会和适应自主成长。令人始料不及的是,这个“避风港”也日渐有沦陷的趋势。表面看来,家长进入学校陪读体现的是爱心与责任心,更深一层探究,则是源于家长的焦虑和担心——在家长视线之外,他们对自己的孩子缺乏最基本的信心。
对于家长的焦虑与担心,学校不仅没有提供有说服力的教育成果,而且没有拒绝家长越俎代庖的冲动,反而是主动迎合家长的焦虑。这样的教育环境,无疑比孩子的成绩更值得担心。即使孩子因家长陪读而提高成绩,但这样的效果越明显,越足以令人感到忧虑,因为离开家长的庇护,那些孩子不懂得如何学习和生活。这实际上正是包办式家庭教育最大的危机——很多时候,我们自认为殚精竭虑为孩子倾尽所有,但却没有意识到,我们只是在处心积虑剥夺孩子独立成长的时间与空间。
古希腊哲学家普罗塔戈说:“大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个需被点燃的火把。”教育的使命在于引导孩子独立成长,点燃自己的火把。家长不包办,孩子该咋办?相比一时的成绩,这更值得为人父母者深思。
上一篇:向世界展示中国反腐败决心
下一篇:沪嘉高速停止收费不能成为孤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