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威鼎律师事务所欢迎您!

一言九鼎 鼎信天下设为首页

联系威鼎/CONTACT US
全国免费咨询热线 400-6656-882

电话:0371-87520315 87520581

邮箱:weidinglawyer.163.com

官网:www.weidinglawyer.com

地址:郑州市郑东新区王鼎国贸大厦3号楼7层

您的位置:首页 > 威鼎文化 > 时文选粹

时文选粹

古村乡韵是中原经济区宝贵财富

文章作者:大河报    发布时间:2013-01-08

  核心提示

  《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开篇明确提出:中原地处我国中心地带,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重要发源地。高度评价中原文化底蕴深厚,拥有得天独厚的文化资源,“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是中原经济区最具特色的地方。为此,《指导意见》指出: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加大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力度。

  古村乡韵是宝贵的物质财富

  古村落是数千年农耕文化的结晶,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既包括村落规划、各类建筑、桥梁、庙宇、名木古树等物质文化遗产,也蕴含各类民风习俗、传统节日、传统技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综合体。

  “文化遗存的最后一道防线”,“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基本单位”,“民俗民情的生动符号”,“民俗文化的策源地”,“历史文化的丰富表情”……每座古村落都是一部记载厚重历史的典籍,是典型的民俗文化活化石,然而,与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相比,这些古村落的生命力却又显得如此脆弱,乃至于没等到我们去仔细品读、回味,不少历经千年风雨的古村落已泯灭在历史的深处——中国文联副主席冯骥才去年曾表示,目前全国有230万个村庄,依旧保存与自然相融合的村落规划、代表性民居、经典建筑、民俗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古村落还剩下二三千个,而2005年这个数据是5000个。

  冯骥才早在2005年就曾指出,古村落是中华民族最大的文化遗产,“比万里长城还要大很多”,“万里长城是一条线,古村落遍布中国”。在他看来,这些古村落不仅有历史文化价值、研究价值、见证价值、学术价值、审美价值、欣赏价值,更重要的是具有精神价值,“因为我们所有要传承的遗产,最终的目的是传承我们民族独特的精神方式”。

  当古村落一个个凋零,硕果仅存者无疑显得更加弥足珍贵;当一些地方独特的民间习俗伴随着最基本的农业单元逐渐消亡,“把酒话桑麻”或将成为一个渐行渐远的传说,“小桥流水人家”的画面也将逐渐淡出人们的记忆。当我们再次走进这些穿越千年依然魅力无限的古老村落,我们不仅惊叹于前人的鬼斧神工、感慨岁月的逝者如斯夫,更是引发了现实的思考:如何留住这些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在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时代大潮中,这些古老的建筑群如何焕发出崭新的生命力?

  科学开发也是转变发展方式

  近年,古村落以惊人的速度遭到毁坏,一是居民建好新房后,迁居新房,旧房无人理会,很快自然毁坏;二是在古村落中修建了一些现代形式的新房,破坏了传统风貌;三是随着地方、企业、个人投资接踵而至,一些古村落在旅游开发中被人为“掏空”,成为没有原住民的“空心村”。关于那些弥足珍贵的古老村落,另辟新址后弃如敝屣无疑是一种资源的巨大浪费,无视历史文化现实的过度开发则无异于杀鸡取卵。而这,恰恰是最容易出现的两种场景。

  在旅游资源日渐炙手可热的当下,古村落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不过,不少地区只是将建筑当做了古村落的文化的全部,除此之外,民俗、艺术、家居装饰等村落文化荡然无存,就连原住居民也早已远走他乡,剩下的只是租住于此的各类商户。于是,我们见到了太多类似场景:远远望去古香古色的建筑,推门入内却发现历史只是躯壳,内部早已换了天地,因为缺少了最核心的“村落文化”,这种被掏空了的古村落毫无生气可言。这种只注重外在形式而不注重内在文化的做法,充其量不过是一种低层次旅游开发,不仅古村落因此而面目全非、生机不在,也难能真正起到发展旅游、促进地方经济的效果。

  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加速农村现代化建设中,如何保护那些具有独特魅力的古村落,从而在传承历史保护民俗的同时,发掘其经济活力?去年5月举行的全国古村落保护现场会暨村落文化论坛上,与会专家提出了一个新概念——“活态保护”。认为只有具备保存历史的真实性、凸显风貌的完整性、体现生活的延续性和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性相统一的四原则理论才是活态保护。

  判断一个古村落是否还有活力,不仅在于村落建筑保存完好,关键在于生活气息浓郁,老百姓可以悠然地生活其间。这样的保护,尊重了民俗与文化、历史与现代,实现了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融合与统一,如此一来,村民不仅是生活在村落里,他们也在以生活的方式工作着,保护着历史的遗产。相比起将原住民“请出去”然后大兴土木,完善相关配套设施,鼓励原住村民就地转换角色身份,无疑投资小见效快,而且更加有助于维护古村落原貌。

  以更少的干预换取更多的保护,以更科学的规划打造更长远的产业链条,这本身也不失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一种体现。

  古村落保护需要制度保障

  《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加大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力度。省委书记卢展工表示:我们要紧紧围绕建设文化强省这一目标,认真研究如何结合河南实际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如何提升我省文化软实力、如何打造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等重大问题,进一步提升发展思路、完善发展举措,真正使文化建设成为中原经济区建设的重要引擎、重要支撑。

  在提升中原文化影响力的过程中,独具地方魅力的村落文化也是不容忽视的组成部分。在区域经济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独具特色的文化形式本身就是不可复制的宝贵资源,古村落保护完全可以成为发展地方特色经济的宝贵资源之一。

  现在还有多少古村落散落民间不被察觉?那些已被发现的古村落,是否一如既往展现着活力?在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时代洪流中,它们能否发挥出独具魅力的巨大威力?所有这些问题,必须具有制度的保障,同时也考量着基层行政部门的决策智慧,考量着他们对“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的领悟体会。

  海不择细流,故能成其大;山不拒细壤,方能就其高。这些农村社会基层单元的命运,体现着美丽中原的宏大命题,古老村落的身上,体现着传承地方历史文化传统应有的文化自觉和责任担当。

咨询热线和官方微信
免费咨询热线
官方微信